与戏迷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进京城
-
第30集
年年有余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周卫国和老婆冯雪梅开了个街边小餐馆,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但表面风光的周家也有不被外人所知的烦恼。周卫国是家中独子,三代单传,周妈最大心愿便是雪梅为周家生个孙子传宗接代。偏偏两人结婚五年一直没有动静,这就成为周妈和雪梅婆媳不和的直接导火索。周卫国背地里安慰雪梅不用太过在意,但雪梅还是觉得心存愧疚,对周家全心付出以作补偿。 周卫国爱听川剧,是川剧团台柱龙凤的忠实戏迷。一次演出中龙凤被台下小混混喝倒彩并出言调戏,周卫国挺身而出,不料却引发龙凤和丈夫李建的矛盾。李建意外丧生,却被外界盛传是不能容忍龙凤的外遇而自杀。龙凤饱受重压,周卫国仗义相帮,却又引起雪梅误会,冲动之下提出离婚。 离婚后的雪梅回到老家,没过多久竟然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满心以为自己和周卫国之间的问题已经解决,兴高采烈到城里打算将喜讯告诉他,没想到却正好遇到周卫国...
年年有余
-
彗星美人1950
-
已完结
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1年晚会无论在舞台设计、还是表演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反映了全球华人对新世纪的期待。 当年“北京申奥”是最响亮的口号。因此“申奥”题材节目自然登上了春晚。小品《咱也试一把》、歌曲《大家一起来》都反映了国人对北京申奥的激情。 语言类节目总体水准较高,有很强的时代感。姜昆相声《踩脚》情节荒诞、信息量大,直击社会热点,令人回味;黄宏、林永健的小品《家有老爸》反映了当今“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现状,告诉我们做子女的要更多地在精神层面去关心父母;小品《动物运动会》与杂技相结合,幽默搞笑,尤其特别受年轻观众的欢迎。小品《红娘》、相声《戏迷》等虽然本身不是戏曲类节目,但在内容中则加入了诸多戏曲元素,是戏曲类节目的一个创新点。 “千斤组合”在0点报时之前压轴出场,是本届春晚的一个亮点。5位“重量级”歌手一同唱起一曲现代版《康定情歌》,令人捧腹。据导演表示,这个组合被称为本届春晚的“秘密武器”。 “大忽悠”则是本届春晚的流行语。这个名词经过赵本山在《卖拐》中的演绎,一下子成了骗子的代名词。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于社会是要有一些责任感的,在众多小品演员中,赵本山无疑是最能为老百姓振臂呼喊的人,窥《卖拐》一斑即可见全豹。也就是从2001开始,元宵晚会改为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揭晓晚会。
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戏
-
最爱的你
-
正片
京剧搜孤救孤
1947年9月8日,梨园传奇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在中国大戏院上演。这是"冬皇"告别舞台的最后公演,在上海引得万人空巷,戏迷不惜重金坐飞机来听戏;戏票价格炒到了十倍依然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戏迷,为了聆听演出实况,将无线电收音机抢到脱销……孟小冬的两场《搜孤救孤》被誉为"广陵绝响",创造了中国京剧史乃至中国戏剧史的奇迹。71年后,有"小冬皇"之美誉的当代京剧大师王珮瑜在同时同地演出同一戏码,从表演、唱念、乐队到舞台呈现,一切一模一样,在场观众无不叫绝,对余派观众是一场圆梦之旅。 纪录电影《京剧搜孤救孤》不仅将镜头聚焦于这一经典京剧剧目在新时代的传承与表演,同时记录与呈现了新时代京剧文化人物王珮瑜的排练和采访画面,还将话筒交给京剧艺术家以及传统文化大师,听他们娓娓道来关于传统戏码、京剧艺术文化场、做戏如做人的艺术态度等精益求精的艺术传承,通过挖掘、恢复、传承、创新传统戏曲艺术,让当代观众乃至后世看到这一跨越时空、丰富多彩的优秀艺术形态。
京剧搜孤救孤
-
首演之夜1977
-
彗星美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