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創作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忐忑不安
-
已完结
十年,再见杨德昌
楊德昌導演離開我們十年了。 「1982年,小野邀請甫留學歸國的楊德昌參與中影的《光陰的故事》拍攝計畫起,「楊德昌」這個名字便正式走入臺灣電影圈。1983 年《海灘的一天》籌備期間,因楊德昌提出諸多反動體制的作法,中影幾乎下令停拍,最後談判前一天,他寫了一篇〈光陰的童話故 事〉給小野,那是一個老米舖老闆夾在有幹勁的小學徒和捧鐵飯碗的老員工之間的故事,用此比喻改革舊體制之必要。楊德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廿多年的創作歲月裡,用最大的熱忱與獨立精神,戮力達到創作的完美,一輩子都沉浸在電影的世界裡。 「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選映《光陰的故事》等多部經典作品,另邀請楊德昌的弟子們帶來早期創作,呈現他們因受楊德昌的啟發而走上電影之路。除了影片放映之外,吳乙峰導演專訪了柯一正、小野、余為彥、杜篤之、虞戡平、張震、陳湘琪、魏德聖、唐從聖、陳希聖、鴻鴻、姜秀瓊、王維明、陳駿霖等人,請他們談及和楊德昌當年的互動細節。以此紀念離開我們十年的楊德昌導演。 1 柯一正 2 余为彦 3 小野 4 王维明 5 **圣 6 虞戡平 7 陈俊霖 8 姜秀琼 9 鸿鸿 10 唐从圣 11 杜笃之 12 陈湘琪 13 陈博文 14 张震 15 魏德圣
十年,再见杨德昌
-
HD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回顧1950年代迄今台灣詩壇與文壇,瘂弦的參與及貢獻,幾乎可說是從一個人的身體力行,縮影了超過六十年的現代詩與文化史。 在創作上,公開發表詩作雖然只有12年(1953-1965),然而作品經典淬煉,經過好幾世代潮流的浪頭,仍傳頌不輟。在編輯事業上,從《創世紀》、《幼獅文藝》到《聯合報副刊》,前後45年編輯生涯開枝散葉,以特有的溫情、智識、人緣風度,前溯五四與日據時期文學傳統,從島內到海外,打造文壇盛世。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從瘂弦現下在溫哥華的日常生活展開,描繪詩人「退而不休」的文學進行式:依據瘂弦廣結人緣的寬闊關懷,與林亨泰、林懷民、蔣勳、席慕容、吳晟、蘇偉貞、黃永武、馬森、阮義忠等好友,回憶詩、副刊與文壇種種,交織呈現詩人與華文文學界的綿密交流;與張默重回高雄左營眷村,同遊《創世紀》創刊與1950年代創作狂飆、抄寫禁書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高雄煉油廠圖書室」等場景;南下成功大學,踏訪「旭町營房」舊址,回憶初來台灣的軍營生活與文友結緣;和接任副刊編務的陳義芝一起到圖書館,翻閱昔年《聯合報》副刊檔案,回憶「副刊王」與「副刊高」(高信疆)競爭互動、合縱連橫的臺灣文學副刊盛世。同時,拍攝團隊也隨詩人重返故鄉河南南陽,回到童年住居與學校,踏勘古城人文環境,追索詩人生命與詩意的根基。 歷經大時代變遷、壯闊波湧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動人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瘂弦的生命之詩,成就了超越「記錄」的傳記電影新風貌。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
他马克老板
-
亲密2012
-
MUSIC MAKER 音乐主理人
-
野狼与玛莉
-
HD
他们在岛屿写作无岸之河
詩人步入一黝黑甬道,石室中微光閃爍,令人如何想像,六十年前此處砲火隆隆?1959年,洛夫在金門戰火硝煙中,開始寫作《石室之死亡》,在後來的六十年,這首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作掀起台灣文壇風起雲湧。2000年,創作三千行長詩《漂木》,打開華人詩壇長詩的歷史新頁。將屆70年的創作生涯,洛夫一再突破既有格局,試煉意象的魔境。 本片試以「詩與戰爭」切入主軸,佐以《石室之死亡》「一首詩十行」的詩體例,以《石室》前十首詩句選段,構成全片詩意綱領;同時引用洛夫與友人書信,交叉呈現其青年、中年時代畫像。團隊追隨洛夫重訪金門坑道石室、回到湖南衡陽的鄉愁現場,更記錄移民加拿大後的洛夫生活家常。「詩魔」的飛揚與沉潛,俱在其中。
他们在岛屿写作无岸之河
-
已完结
迷离时空(原版)第四季
《迷離境界》(英語:The Twilight Zone)是由洛德·瑟林(Rod Serling)創作的美國電視劇集。每集均為互無關聯的獨立故事,內容有不同類型,包括心理恐怖、幻想、科幻、懸疑和心理驚悚,並經常以一個可怕或大逆轉劇情作結束,同時會帶出一定的警世寓意。此劇因受歡迎而獲得重大成功,成為許多美國人透過此劇去認識科普小說和幻想世界的導引。 迷離境界遵循早期電視節目的傳統成功模式,像《未來故事》(1951 - 53年)(跟迷離境界同樣改編了李維士·帕吉特(Lewis Padgett)的短篇科幻小說 《你需要什麼》)和《科幻劇場》(1955-57);電台廣播劇,如《The Weird Circle》、《Dimension X》和《X Minus One》,以及著名電台廣播劇編劇及播導諾曼·科溫(Norman Corwin)(瑟林從他的電台工作得到啟發)一樣。迷離境界系列的成功促成了電影、電台廣播、漫畫、雜誌,以及各類型相關產品,橫跨50年,還有包括兩個「再生」電視系列。第一次在80年代中期於CBS電視台播出,第二次從2002年到2003年在聯合派拉蒙電視網上播放。
迷离时空(原版)第四季
-
爱的备忘录
-
正片
大卫·林奇:艺术人生
影片從2012年大衛林區小女兒出生後開拍,在個人工作室展開長達三年的記錄。從抗拒到坦言,從安逸小鎮到費城暗巷,影片帶領觀眾一窺鬼才名導的創作靈魂。大衛林區追溯私密的成長歲月,彷如電影中的場景,奇異的人事物在不同階段登場,再一一淡出他的生命,也在他的創作歷程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
大卫·林奇:艺术人生
-
咏晴
-
野狼与玛莉
-
第10集完结
权欲第四章:武力
Power Book IV:Force是由羅伯特·穆尼克(Robert Munic)創作的美國犯罪電視連續劇,於2022年2月6日在Starz首映。該系列是由考特尼·A·坎普(Courtney A. Kemp)創作的《權力》的續集和第三部衍生作品。2022年3月,該系列續訂了第二季。
权欲第四章:武力
-
无暇 無暇
-
HD
正午显影
導演和工作人員拿著 16mm 攝影機訪問泰國小市民,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過去~ 親身經歷說完, 還要再說另一個故事~ 此後, 導演拿著這個故事, 四出走訪泰國的鄉村, 邀請當地居民齊齊來玩接龍遊戲, 即興創作下一個段落~ 最後, 導演將這集體創作的故事在有限資源下拍成一部電影~ 這虛構的故事, 講述一位長期坐輪椅的男孩, 他一直只能靠女補習老師 Dogfahr 認識外面的世界~ 最近, 補習老師頸上無端長出一道疤痕, 後來突然在屋內暈倒, 無論如何也醒不過來~ 老師裙下更赫然滾出一個神秘圓球, 圓球又變成一位外星男孩… 故事越說越出奇, 劇情峰迴路轉, 被訪者逐一以不同表達方式讓這故事一直延續下去~
正午显影
-
平凡的日子
-
HD
他们在岛屿写作东西
我想要描述那未被描述的感情、未經細嘗的滋味、未受到注意的想法。我想環繞著那生命的謎團,逼近它發聲,展開對話。 2014年香港、2015年臺灣,文化界舉辦了「回看 也斯」活動,懷念逝世的作家也斯,以及他所聚集的美好年代。 也斯的創作涉獵不同的文化,跨越不同的媒體,好友則遍及東西各地。他寫作的詩、散文、小說和評論,如繁花盛開的狂夏,千姿百態。 本片啓動於2009年,當時也斯建議導演團隊:「若你想認識我,就去認識我的朋友,在我朋友身上都可以看到我的影子」。訪問不同領域的人士,包括學者、文學家、藝術家、服裝設計師和美食家,以及也斯家人等,在極具風格的訪談中,展開也斯從1950年代到21世紀的旅程。
他们在岛屿写作东西
-
艾格妮捡风景两年后
-
天使的战争
-
诡住所
-
已完结
权欲第四章武力
Power Book IV:Force是由羅伯特·穆尼克(Robert Munic)創作的美國犯罪電視連續劇,於2022年2月6日在Starz首映。該系列是由考特尼·A·坎普(Courtney A. Kemp)創作的《權力》的續集和第三部衍生作品。2022年3月,該系列續訂了第二季。
权欲第四章武力
-
禁止吸烟2019
-
完全演剧手册1
-
正片
撼山河 撼向世界
陳明章,年輕時接觸西洋音樂,從披頭四到鮑伯狄倫,常常拿著一把吉他就自學自彈唱著,在那時臺灣戒嚴封閉的社會風氣中,沈浸在音樂裡的他感受到快樂與自由,因此立志成為音樂人。後來,遇見了陳達的月琴吟唱深受感動,決定回頭踏尋臺灣土地,認識這塊土地傳唱的歌謠樂音,於是環臺拜師學藝傳統戲曲音樂,融會貫通於創作上,寫出了許多屬於臺灣自己的音樂與故事⋯⋯。 邀請您一起進入陳明章的內心和生活,在他的創作歷程中從國際電影配樂一直到歌曲、舞台劇等等的音樂產出心路歷程,同時也在片中的一首首歌曲中感受到臺灣的從戒嚴到解嚴,從專制到民主的社會氛圍演進,一起流動搖曳結合在時代與社會的氛圍裡,連結著我們的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共同記憶。
撼山河 撼向世界
-
已完结
迷离时空(原版)第五季
《迷離境界》系列是由瑟林擁有並命名的卡尤加製作公司(Cayuga Productions, Inc.)製作。公司名字顯示了瑟林在紐約州中部的背景,瑟林就讀的伊薩卡學院(Ithaca College)正位於卡尤加湖上。 除了編寫或修改了近整個劇集系列的三分之二的瑟林外,迷離境界其他的作者包括了主要作者,如查爾斯·博蒙特(Charles Beaumont)、雷·布萊伯利、小厄爾·哈姆納(Earl Hamner, Jr.)、喬治·克萊頓·莊遜(George Clayton Johnson)、李察·麥森、雷金納德·路斯(Reginald Rose)和謝利·佐爾(Jerry Sohl)。除此之外,《迷離境界》還將不少作家如安布羅斯·比爾斯、傑羅姆·比克斯比(Jerome Bixby)、戴蒙·奈特(Damon Knight)、約翰·科勒爾(John Collier)及李維士·帕吉特(Lewis Padgett)等人的經典故事重新改編。 《迷離境界》的作者經常使用科幻題材作為對社會評論的載體,因為網絡和贊助商通常只會對直播劇集上有爭議的內容作出審查,而看似無害的幻想和科幻故事則不太關心。《迷離境界》常出現的主題包括核戰爭、麥卡錫主義和集體歇斯底里。這些都是在電視黃金時段上會避開的主題。例如《他活著》或《怪物在楓樹街上》是對當前事件和社會問題的具體評論。其他故事,如《面具》、《我的精靈夢》或《丹頓先生在末日》是寓託、比喻或寓言,反映了人物的道德和哲學的選擇。 儘管瑟林在寫作界受到尊重,他發現自己所創作的系列很難賣出,有些評論認為科幻小說可以超越空逃主義,進入成年人的戲劇世界。在1959年9月22日,邁克·華萊士採訪了瑟林,問了一個反映當時情況的問題:「……顯然,你在《迷離境界》工作如此之久,基本上,在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你已經放棄了為電視創作任何重要的東西,對吧?」據說瑟林對於出鏡接受訪問感到焦慮,是被說服必須在攝錄機前出現的。而瑟林的表現成為在該節目其中一次別具特色的訪問,此片段到今天仍受到廣泛的模仿。瑟林經常出現在劇集之中,通常演員對他在場是要表現出若無其事的。但在一次罕有的情況,各人都意識到他的存在:在《自己的世界》一集中,飾演劇作家的基南·懷恩(Keenan Wynn)運用他的權力,改變了原來塞林擔任旁述的角色,並即時令瑟林在螢光幕前消失。 在第二季,由於預算限制,
迷离时空(原版)第五季
-
一代鬼才黄霑
-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末页